今天是: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喜报,省赛一等奖 +1!二等奖 +1!

时间:2023-12-18 22:18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
        为纪念“一二·九”爱国学生运动,引领青年学子听党话、跟党走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加强对全省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湖北省学生联合会、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湖北省高校第三十九届“一二·九”诗歌散文大赛。
        大赛启动以来,学院高度重视,鼓励积极参与。经公开征集、自主申报、单位推荐、专家评审,本次“一二·九”诗歌散文大赛获奖名单于近日公布,我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3电气04杨涵珺和经济与管理学院23国贸01李沛东两位优秀学子在此次征文活动中斩获殊荣。
 

 

下面,让我们一起来领略
我院优秀学子获奖作品的风采与魅力!  

 

01

《先生(外3篇)》
杨涵珺

        时光是匆匆的,人也是匆匆的。匆匆的人碰见了匆匆的时光,从此许多事情都变得高深莫测起来。可是在那一切的高深莫测的背后,却仍然有着一份或者许多份的情感,深深地告诉着人们——要团结,要奋斗,要为了某种高尚的理想信念而活着。

        “我为什么而活着?”这是我一直问自己的问题。是啊,人生在世,苦乐参半。连自己为什么而活着都弄不清楚,还能活得清楚吗?眼瞅着那不长的时光在飞逝,心中没有一丝的懊悔,甚至在感概时光过得太慢,为自己虚度光阴找到一个“合适”并且“恰当”的理由。

        “先生”一词,一直是个表示尊敬的词。古往今来,多少人耗尽了一生,才配得上一句“先生”。

        难得有一整天的空挡。好好到武汉转转吧,看看这座老城。这样想着,去了博物馆。

        那里人挺多的。我看着那些先辈们留下的遗物,感慨万千,一种爱国情感在心头盘旋。然而这份感情似乎并没有保存太多时间,一个油腻的男人闯入了我的时空中,他那肥胖的身躯与满不在乎的样子让我作呕。我看到这个男人的孩子还趴在玻璃上,他那小小的鼻子与玻璃贴的紧紧的,鼻息让玻璃慢慢起了雾气。大大的眼睛充满了对知识、对生活的渴望,对先烈的尊敬。然而,那个肥胖的,油腻的,稀松的头发遮不住反光的头顶的男人却接了一通电话。

        “喂!晚上到哪里聚啊?”油腻的男人大叫到,让本就安静的博物馆瞬间“人声鼎沸”,志愿者连忙跑上前去说道“先生,请不要大声喧哗!”没成想,那个男人竟然头都不回,继续忙着他的“人生大事”。

        孩子拉了拉他的爸爸,似乎是不想让爸爸吵醒那些先烈。可是那个油腻的男人却不耐烦的甩了甩手,然后接着大声喊道

        “娃子非要看个啥博物馆,没啥看头,我这就带他过去啊!”说罢,不由分说地拉着孩子的手就要往外赶。孩子有一万个不情愿,然而却敌不过父亲那粗壮的手臂。就这样,一家子“风风火火”地离开了这个本该肃静的地方。

        我无法理解,我也不想去理解。难道有什么事非要在这样神圣的地方说嘛?难道他们对这些为了后人而献身的人没有一丝的感情吗?

        回去的路上,在地铁上,我郁郁寡欢。真的很难去理解这群人的想法。突然,我的头一阵剧痛。天旋地转之间,我竟分不清我在哪里……

        那是一个神圣到不能再神圣的地方。我看到了他们的衣服是那种孔乙己的长衫。那是一个激情到不能再激情的地方。我看到了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怒火,他们的声音是铿锵有力的,他们高高挥舞的双拳似乎是要捶向什么,他们那掷地有声的话语似乎是要表明什么。我看见他们和我的年龄相仿,可是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比我们更沉重的责任。我看见他们的皮肤黝黑发亮,皮肤质量完全不如我们。但是他们的眼睛在闪着光——那是希望的光!

        这是哪里?他们是谁?

        突然,我听到了他们的口号:“各党派联合起来”,“援助绥远抗战”。

        这是?这是。这里是!

        我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报纸,我看到了许多自己并不熟悉的字体。在这字体中,悍然出现了一串数字——“1935”! 

        “同学,让我们一起游行吧!”一个温和的声音对着我说道,我一回头,看见了一张帅气的脸,他的眉头上有一颗痣。他的双眼有着似曾相识的光。没等我反应过来,一只粗壮有力的大手拿起我,把我拉进了游行的队伍。

        游行过后,与他闲聊中,我才明白,他也是湖北人,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读书。哦,对了,那时不叫北京,叫北平。他很好奇我的穿着,我只好打趣到我是从别的国家留学归国的。毕竟谁会相信一个来自21世纪的人出现在这个神圣的时间点呢?我问他,为什么想要去参加这次游行?他说自己并不懂那些高深的道理,但是自己相信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“现在国家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,我们不能畏难而退。因为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,那就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打!同学,让我们一起去抗日吧!”

        他请我吃了一碗馄饨,正值冬天,北平的黑夜来的很早。一碗馄饨下肚,浑身暖和。“同学,就此告别吧!希望以后我们在战场上能够一同与敌人厮杀!”他起身,说道。我问他这样着急是回去干什么的时候,他微微一笑“我,要去找先生!当然啦,我也想成为像先生一样的人!”他说着,连忙扭头,边挥手,边向着那黝黑的夜跑去了。

        我微微一笑。不知道为什么,见到了他们以后,我的内心就像有一口热泉在不断的向外涌出泉水。我低头看向碗底,一股某名的黑突然吞噬了我,但是在那个黑中却又有一束光。我向着那光跑去,发现随着那一束的照耀,又有许多的光束出现。光束照亮黑暗,光束吸引光束。最后,黑被无数的光束驱散,只留下了无限的白……

        我置身在一个广场中,周围全是断壁残垣。我疑惑的向前走着,突然被一双大手拉进了一个黑黢黢的小屋子里。“你不要命了!外面全是鬼子!”我正疑惑,这个声音怎么如此熟悉,待到我视力恢复的时候,我才看见他眉头的那颗痣。

        “咦?是你!”他比我还兴奋。在与他的交谈中,我了解到了他在参加游行的第二年便参军了。这次在武汉与他相遇,他兴致高昂。“我们一定要让日本人知道,中国人是不可能屈服的!”他大声说道。

        我问他怕吗?他说肯定怕。毕竟那可是真枪实弹啊!但是怕又有什么办法呢?这是一场不能不打的仗啊!“如果可以,我真的很想知道我们打完这场仗,牺牲以后,我们的子孙后代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。他们还会忍受饥饿吗?他们还会担心外敌入侵吗?他们,过得幸福吗?”正在这时,一阵炮火声传来。

        “可恶!”

        他又一次突然站起身,向着烈火跑去。“快救先生!”他向同伴们喊道。我知道这场战役是什么,我也知道结果是什么。不由得,我的眼眶湿润了。在泪眼朦胧中,我看见那火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损失。我看见他们从废墟里救出一个人,那个人似乎是他们的指挥官,又似乎只是他们尊敬的人。但我敢肯定,这个人一定对他们很重要。我看见他跑到了那个人的面前,紧紧的握住那个人的右手,哭着喊道“先生!”

        突然,烈火向我袭来。我一转身,发现我坐在一艘小船上。他站在船头,看着涛涛的江水,若有所思。一扭头,他看见了我。“我就知道,你来了!好像每一次我参加什么大事,你总会出现!”哦,这是百万雄师过大江!我听到他们喊他“政委”,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处理。突然,他扭头问了我一个问题:

        “我们最后胜利了吗?中国最后什么样了?人民过得好吗?”

        我刚要回答,他就被拉去忙他的事务了。只见他离开前对我喊道:“替我见证一下啊!见证这个民族的繁荣昌盛!”

        船夫的号子与浪涛的拍打让我在这样的夜晚感到舒适。晚风微微轻抚我的脸颊。我渐渐和衣睡去,等待这艘小船带我们到达胜利的彼岸……

        “孩子,醒醒,坐过站了!”一旁的老人和蔼地摇着我的身体。我才发现自己的手机已经无数次提醒我该下车了。“谢……谢谢……”我的脸羞得通红,赶忙下车。

        我发现我到了江汉路,那时夕阳缓缓地落下,在地平线上向着大地抛下最后的一丝光辉。在夕阳的余光里,我看见了那些幸福的人们:有热恋的情侣,有散步的老人,有活力四射的小孩,也有疲惫的上班族。我看见了高楼林立,我闻到了街边那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美食。感到无比的幸福快乐。我深知,这片幸福是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。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,我们无比幸运的生活在这个盛世之下。我们的幸福生活,正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献身之人的愿望啊!原来,我们好好生活,就是报答他们。

        正在这时,吹来了一阵大风,风,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:

        “好,太好了!”

        霎那间,泪水流出了我的眼睛。我听到了周围有家长在教导孩子要去热爱我们的祖国,我看到了有的学生手里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。我挺直了腰板,对着那片夕阳喊道:

        “先生!这片盛世,如您所愿!”

 

02

《太行山下,不仅仅是红旗渠水》
李沛东

        林州!林州!一捧渠水,饮不尽一轮春秋,沿着石头砌成的渠岸,我走过前人走过的路,拾起路边的破碎的石头,它看着我,我看着它,也许在它的眼眸之中,我们曾经来过。

        提起林州,人们总是会问,那是什么地方,怎么从未听过,提起红旗渠,却让很多人印象深刻,但是提及林州,在我看来,不仅仅只有红旗渠,我们真正应该记住的不该是红旗渠,更多的则是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民。突然,耳边传来一阵亘古的声音。

        “劈开太行山,漳河穿山来,林县人民多壮志!誓把河山重安排!”

        “杨书记,杨书记,前面就到了林县了”

        一个年轻人坐在牛车上,老乡指着前面的一排平房,那里就是林县县委办公室。牛车慢慢地停下,发出巨大的响声,年轻人跳下车去,对着老乡说了声谢谢后就走进了县委办公室。一阵北风吹来,黄土和沙砾在一瞬间充满了他的口腔,这是这片贫瘠土地给他的第一个下马威。此时县长满脸灰尘地骑着自行车进入了办公室,然后立马走向了这个年轻人。

        “杨书记,不好意思,乡下出了点事,刚赶回来,杨书记里面坐!”

        “李县长好”

        两人寒暄两句,杨贵便被李贵县长拉进了县委办公室,交谈到深夜。

        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逐渐来到了林州市红旗渠工程临时指挥部旧址,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盘家村卢家大院,在数十年前,这里没有植被,周边的树枯死的枯死,即使那些活着的树也被撸光了树叶,扒光了树皮,也许你会疑惑,但是对于老一辈的林县人民来讲,树叶和野菜混上杂面捏一个窝头,就实属不易了,但是,在历史的今天,盘水镇通了柏油路,街边栽满了一棵又一棵的树,绿杨阴里,核桃、栗子、桃子迎来了一年的丰收,远处的稻田里,风轻轻吹过,麦穗传来一阵阵碰撞的声音,颗粒饱满。

        耳边传来了一声熟悉的声音。

        “老刘,吃晌儿饭了吗?”

        “吃了!”

        “吃了啥儿?”

        “面条儿。”

        “我给你两儿玉熟儿吧”

        “可中,今年了玉熟儿味可中了”

        那声吃饭了吗?是来自林州人最亲切的问候,在林州市,倘若你没有吃饭,主家无论吃的怎么样,总会再填一副碗筷,无论是野菜馒头还是小酒小肉,无论是丧宴还是婚宴,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,人们总会在吃饭之时向邻舍问候,因为,在林县人民看来,只要能够吃上一顿饱饭,剩下的就不是什么问题了,民以食为天,旧时奶奶吃饭,总会用指尖捡起桌上的米粒,放进嘴里,那时不懂,而现在才知道,在做了一辈子农民的奶奶看来,粮食真正的粒粒皆辛苦。

        心中升起红太阳、千军万马战太行、毛泽东思想来统帅、定叫山河换新装

        “同志们,今天,就是今天,我陪李县长第一次下了农村,见了老乡,老乡给我讲了一个故事,他们乡里,一家人过年,过年要吃饺子,老汉早上三点去十里外的地方提水,到了傍晚,老汉提着一担水走回了家,怀了孕的儿媳妇在村门口等老汉,老汉来了后上去帮忙提水,结果一个不小心,将水洒到了地上,回到家后,除夕这一天,连锅煮饺子的水都没有,儿媳妇回到屋子里,老汉在门口安慰,说第二天再去抬一担,结果,第二天全家出去,儿媳妇就上吊自杀了!同志们,两条鲜活的生命,就因为一担水就消失了,同志们!如果没有人去改变现在的处境,我们就对不起党和中央的托付,今天我杨贵就在这里立下军令状,要在这贫瘠之地引水入林”

        “毛主席万岁!杨贵书记!俺们要修渠。”

        …

        我逐步走到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,推开沉重的大门,一瞬间无数的照片向我飞来,无论是黑白的,还是彩色的,一张张,一幅幅,从贫瘠的到奋斗的,再到温饱的最后到富裕的。缓缓地走进大会堂,墙壁上的照片倾诉着一个个故事,照片背后的主人也许是门前下棋的老人,也许是地里躬耕的老翁,也许是身穿退伍军装人目光有神的军人,也许是你的爷爷奶奶,也许是他的父亲母亲,也许就是你眼前的那个人,林州,我们不仅仅有红旗渠,更有着一群始终奋斗的林县人民,每当我在宣纸上写下林州二字,每笔都显得厚重深沉,一个小铁锤,一根粗麻绳,一根小铁锹,没人知道这些小工具是如何挖的动愚公挖不断地山,但是,我想,这里的每一件器物都知道,我们知道,工具上已经不再有风霜,但是每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,总会眼眶一红。

        劈开太行山、漳河穿山来、林县人民多壮志、誓把河山重安排

        “杨书记,杨书记,红旗渠要完工了!”

        “终于!终于要完成了。”

        还在桌上看图纸的中年人缓缓抬头,他的头顶上已经布满了根根白发,他手里的笔忍不住地晃动,笔杆子低落的墨水染黑了白纸。

        几天后……

        红旗渠开渠仪式要开始了,林县人民蜂拥而至,整个仪式现场黑压压的一片,所有的人都闭口不言,连呼吸都显得十分薄弱,杨贵书记来到闸口,伸手缓缓的启动闸口,只见漳河水喷涌的流进红旗渠的主干道,他用手从中捧起一碰水,放到嘴边咽下去。附近的干部和群众也纷纷捧起一捧水喝了下去。

        “这水真甜”

        “没有沙砾的水”

        “好甜啊!”

        一瞬间,现场轰动了起来,群众拿起事先准备好的锣鼓敲了起来,人们跟着一起扭起了秧歌。

        此时,杨贵看到了人群里的一位老人,只见他从渠里挑起一担水,缓缓地走向了远方,远方一个年轻的女人依旧跑了过来,在光晕里,女人没有摔倒,他们一起煮了一锅饺子还洗了澡,做了汤。他看着远方,渠水奔流不息,流向那片干涸的土地,滔滔河水绕着太行大山,经过了一片矮矮的坟墓,八十一座,八十一位英雄永远地长眠在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大地,一颗颗新芽逐渐成长。

        我走出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,骑上单车,顺着林州迎宾大道走下去,两侧是高耸的树,树后面是一望无际的悠悠麦田,数十年的发展,贫瘠之地早已天翻地覆,一座座高楼,古风古韵的止方村、凉爽安逸的石板岩、万物勃发的太行山5A级风景区,香甜的板栗、酥脆的核桃、多汁的李子,我缓缓骑上高山,仰望下方,到处是生机,新远、光远两家企业厚积薄发,中国建筑之乡林州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转变,全国双创文明城市,一代代林州人民正在不懈奋斗,继续谱写着伟大华章。

        1986年,林县辖15个乡。

        1987年12月,城关乡撤乡建镇。

        1988年12月,城关镇析置城关镇、城郊乡,临淇、姚村、河顺、任村、东姚、合涧、横水7个乡撤乡建镇。

        1993年,姚村、河顺2个镇各划出4个行政村成立陵阳镇。

        1996年,东岗、原康、泽下、采桑4个乡撤乡建镇,其中泽下乡更名为五龙镇。

        1998年,撤销小店乡设立桂林镇。

        1994年1月24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。

        我们一直在路上,林州市的一步步,每一步都走得厚重坚实,林州,不仅仅是红旗渠,更有着无数勇于奋斗的林州人民,正如习总书记所言:“红旗渠精神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。”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、自强不息、开拓创新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,我想,也许我们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就是奋斗精神,当提及爱国与奋斗,我的脑海里响起了我的故乡,那个默默无名的城市,却干出来了惊天动的事,我该为我故乡写下这篇文章,诉说我的热爱,更以故乡为指引,勇往直前,不负韶华!

        此次活动加强了全省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历史使命,传承民族精神。希望广大青年通过增强文化自信的方式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,推进党史教育,不忘初心跟党走,奋勇建功新时代。

 

(责任编辑:admin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版权所有 ©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 2016 All Right Reserved.
单位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虎泉街366号   电话:027-87194543   传真:
电子邮箱:   网站永久域名:http://tw.witpt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