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5日,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“邮”为·红帆志愿服务队走进安徽怀宁邓稼先生平陈列馆“青年之家·红领巾学堂”,开展为期15天的“五育融合”暑期实践。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创新教学实践,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乡村,构建“德育铸魂、智育强基、体育固本、美育润心、实践砺能”的五元协同育人体系,为乡村儿童全面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 1.德育领航:厚植家国情怀
志愿者以艾青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》、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等经典为载体,串联红军长征、遵义会议等历史叙事,构建沉浸式红色课堂。退役军人志愿者结合从军经历开设“军营教育课”,将国防意识与担当精神转化为具象化的使命传承,让革命基因在乡土间生根。
2.智育筑基:启迪科学思维
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逻辑解析,到“电力驱动生活”的科普实践;从智能车避障技术的原理揭秘,到防溺水、地震避险、火灾应急的“理论+实操”安全课程——多维度知识体系既打开认知国情的窗口,又通过“面包板电路连接”“简易灭火器制作”等实验,将抽象原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3.体育强魄:锤炼意志品格
以羽毛球教学为核心,志愿者从握拍姿势到挥拍技巧进行标准化训练,在运动安全规范中融入意志磨砺。孩子们在汗水与呐喊中提升身体协调性,在攻防转换间培养专注力,将“坚韧不拔”的体育精神内化为成长底色。
4.美育润心:激活创造潜能
从梵高《向日葵》的色彩解构到“炫彩刮画”的自由创作,从《倔强》的励志歌声到“情绪黏土画”的心灵表达,再到摄影启蒙课捕捉乡土诗意、彩虹贺卡传递情感温度——美育课程打破技法训练的局限,让艺术成为认知自我、表达情感的媒介,在乡村儿童心中播撒审美的种子。
5.实践砺能:践行知行合一
电子实验课上,孩子们亲手触摸元器件、搭建电路;灭火器制作实践中,团队协作将化学原理转化为应急技能。这类“做中学”的课程设计,既激发对科技前沿的探索兴趣,更让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团队协作的意义在实践中得到印证。
在邓稼先精神浸润的红色土地上,红帆志愿服务队以“五育星火”照亮乡村教育振兴之路。这场实践不仅是优质资源的精准输送,更是以青年力量激活乡土教育生态的有益探索——让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扎根基层,让乡村儿童在全面发展中孕育改变未来的可能,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可持续的人才动能。
|